这台机器,想抱起四千万失能老人
南风窗
2024-01-18 09:34:19
失能照顾。

来源:南风窗(ID:SouthReviews)

作者:苏晚水

图片

“来,把手扶稳。”黎阿姨提醒着爸爸,然后确保面前这台机器的支撑臂穿过老人的腋下、腰间的安全带系好,看着机器把已经无法自己下床的爸爸安全抱起,移动到床边的轮椅上。

黎阿姨的爸爸已经86岁,半年前右侧脑梗塞导致身体瘫痪,加上18年前已经发生过左侧脑梗塞,这半年来在托养中心护理,处于长期卧床状态。

虽说是卧床,但老人每天还是不时需要坐起十几分钟,去厕所、去洗澡,或者单纯在房间里逛逛。黎阿姨每天下午来探望的时候,如果父亲情况良好,都会陪他坐起一会儿。

图片

父亲已经很难清晰地表达自己了,但黎阿姨感受到,当父亲从床上坐到轮椅上时,眼睛都在放着光。更不用提推到楼里的公共活动空间看看电视,因重新融入社群而焕发的精神气明显流露出来。

从前,帮助爸爸坐上轮椅这项工作是中心护工来完成。最近,托养中心引进了一台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研发的辅抱式移位机,这项工作从此便由这台蓝灰色的移位机代劳。

01

失能老人的“天堑”

黎阿姨爸爸不是唯一一个难以自行下床的老人。

托养中心还有一位李大爷,也将近80岁高龄,处于半失能状态。李大爷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伤到了骨头,在康复期间坐起也有困难。难以坐起,意味着日常走去上厕所也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家人们担心照料不周,便给老人穿上纸尿裤。

虽然身体受伤,但李大爷并不希望自己退化成婴儿一样,小小的一片纸尿裤压得李大爷闷闷不乐。每次想要上厕所的时候,他总是特别强烈地呼唤家人和护工,希望自己被带到卫生间。但搬动一个老年男性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尽管家人非常理解老人想保持一个正常人的体面的心理需求,但经常力有未逮。

所以当银发辅抱式移位机到来后,李大爷也成为了最积极的使用者之一。

图片


不管是出于康复需求还是日常生活需求,需要外力辅助移位的老人有很多。如果要说统计数字,黎大爷和李大爷所在的这家托养中心照护的106位老人中,五六十名日常都需要用到轮椅转移,他们当中有脑梗偏瘫的、有因意外高位截瘫的,还有肢体残疾的,再轻一些,可能是暂时受伤。

由于四肢功能受损,老人们失去了部分甚至全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这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成为了学理上定义的“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是社会目光常常会忽视的边缘群体,但他们的数量并不稀少: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2.64亿,其中有超4200万是失能老人,比例大约是16%。

图片

在托养中心,护工对失能老人们的一项日常护理就是帮助他们移位。老人们去吃饭、去活动,在坐上轮椅“远行”之前,都需要经历一次床到轮椅的挪动,平均每人每天需要移位4-6次。

这些日常活动所需的短途位置移动通常最远就是到屋子的其他地方,而最近的就是到床边的轮椅,但就是这几米到几十厘米的距离,是很多失能老人难以独自跨越的“天堑”,但同时也是他们能暂时远离疾痛、重获“正常”感觉的寄托。

让老人们离开床,不仅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减轻他们与社会的脱节感,从生理健康上来说,这也十分必要。不定期让老人下床活动,能减轻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感染、肌肉萎缩、长褥疮等风险。

短途移位,可以说是老龄人照护中极普遍又极易被忽视的一个需求。

02

老人移动,难的还有护工

但移位,又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或者可以说,辅助移位的照护者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在托养中心,员工福利常年会准备腰部相关的物品,以减轻护工们的职业病。移位时护工腰背是主要的受力部位,托养中心的护工大多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女性,有一些个头只有一米五、六,搀扶起病人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移位机研发团队在深圳的一个养老福利院也观察到类似的情况。深圳的夏天非常闷热,老人们每天都需要洗澡,尤其是对于照护老年女性的女护工们来说,每天都要把老人在床与浴室间来回搬运,即便由两三个人协作完成,多轮下来每个人都直不起腰。长期以往,护工的腰肌劳损十分突出,有抱不住老人致其摔倒的风险。

图片

一项meta分析显示,我国护理群体72%患有职业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护士职业性腰背痛预防与护理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病区的患者搬运设备配备情况。

可见,移位不仅是失能老人面临的生理难题,也是护工们在高频经历的一项损耗性劳动。而且,为了减轻自身负担,护工们常常2-3人进行1个老人的移位工作,这意味着这项工作巨大消耗着养老机构紧张的人力资源。

像在黎大爷所在的托养中心,四五十个护工照看106位老人,算上倒班安排的需要,白天的时候基本是“一对四至六”的照护分配,人手本就不充裕,要移位时更是紧张。但招聘护工一直都遇到困难,护理部负责人许先生表示:“有经验的大多都是70后,但体力跟不太上,而很多经验浅的年轻应聘者,并不太愿意照料护理型老人。”

图片

护工不足,应当可以说是养老机构、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个共通难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

“正是调研到这样的护工困境,我们研发移位机的目标是做一台1名照料者就能操作的、可以移动100公斤以内体重老人的机器。”银发辅抱式移位机产品经理高杰说。

团队的这个目标在托养中心的试用中得到初步实践,像黎大爷这样的大体格老人也能顺畅转移,而五十来岁的女性护工也能学会操作这样一台机器,利用移位机独自完成移位工作。“用移位机虽然暂时没有减少时间,但是所需人手下降了,同时整个过程对老人、对护工来说,都更安全了。”托养中心管理人员评价。

03

寻找真正适合中国老人的移位机

一台好用的移位机并不好找。在收到银发实验室的辅抱式移位机时,许先生回想起之前在其他机构工作时购买过的一台吊式移位机。那台移位机体积大,能把35平米的三床房过道挤得满满当当,因为是吊式,被移位者升高的时候会因为失重感而紧张,哪怕旁人安抚也无法完全消除。

真正让这个机器“吃灰”的原因是,带子消耗太大,机构负担不起这个成本,“那个移位机单程移位后,带子也要留在轮椅上,等着待会儿再吊回去,这样一百个老人就需要一百条带子,成本太高了。”

这次,他收到银发实验室的辅抱式移位机,也照例让自己和护工先体验,踩在脚踏板上被机器抱起来,倒是感到意外的安全。

图片

高杰在给参观者讲解移位机的使用

这样心安的设计是团队有意为之的,作为研发者,高杰和团队成员也亲身体验了各式各样的移位机,深切体会到移位机怎么做会令人不舒服。整个市场调研团队花了30万,买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基本所有移位机,包括一台十几万的日本机器。

日本的移位机,虽然舒适,但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的体格,这台机器的参数只能承接1米75以下的人,这在中国,尤其北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使用限制。更何况因为复杂的知识产权制度,这台机器并不容易引进。

这些不太愉快的评测体验令研发团队感到有些意外,这样普遍的老人照护痛点,竟然没有特别多优秀的产品来解决。团队早先只是想为深圳那所养老福利院解决现实痛点,如果能直接寻找到一台好用的移位机,团队本想采用采购捐赠的方式来解决。

图片

相比市场上的产品,辅抱式移位机将按键简化为上升、下落两个

优质供给出现空缺,认识到养老市场“长坡薄雪”特点的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窦瑞刚对此颇有感触,“养老是一个回报周期较长的领域,传统市场持续投入研发的动机并不强烈,我们观察到多年来智慧养老的大量产品最终并没有大规模走向市场。”

基于这样的情况,实验室决定自己成立项目进行研发。移位机项目已经开启了两年有余,研发团队大多是年轻人,洞察老人的真正需求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例如做原型机的时候,就先后淘汰了七款。但另一方面,团队也会去利用年轻的力量,和广美合作,做更活泼有亲和力的设计。

在迭代了近十版后,辅抱式移位机终于达到适用状态,可以在养老机构和老人们见面。目前移位机投放到中国残联北京托管中心、河南洛阳汝阳县以及深圳大梅沙社区服务中心三个地方试用,这仍是测试和迭代的一部分,团队每一天都等待着老人和家属们的反馈。

图片

现场老人体验移位机

作为几乎每天都使用移位机的家属,黎阿姨好几次和研发团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最新一次碰面,黎阿姨还继续提醒团队关于脚踏板的修改。

高杰也在像黎阿姨这样的珍贵一手使用反馈中,萌发了面对各种情况的失能人群,移位机更多的优化方案:“例如面对小儿麻痹对象,机器可以增加一些臀部托起功能;面对下半身失控的残障人士,可能要在下方再增加一条绑带。”

甚至可以在机器上加装人体体征数据采集的能力,在高杰的脑海中,这个机器还有给老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可能。

04

养老事业,共创共益

“我们不是商业部门,所以移位机研发出来并非首先想着卖出多少台。”银发科技实验室运营负责人王楠对于移位机的研发和推广显得并不焦躁,“我们是觉得有这样的需求在但市场上好产品不多,所以自己下场做一些觉得可以用起来的东西。养老这件事情我们也知道周期比较长,所以腾讯没有把养老放在商业部门,而是放在社会价值部门实现。”

银发科技实验室是腾讯第四次战略升级的结晶,窦瑞刚介绍,为了回应政府和社会的期许,腾讯在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基础上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发展底座,由此创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和下设一系列向善实验室。

而银发科技实验室就是其中一个,目标是探索如何能够整合腾讯的科技和数字化的能力,去联动行业生态和社会组织,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一些智慧的、普惠的、科技的解决方案。

移位机并非实验室的第一份产品,顺着“降低老人失能、失智、失财风险”的主体思路,腾讯先后推行面向听障老人的AI赋能的腾讯天籁inside助听器、无感守护老人在居家+社区场景下安全的“隐形护理员”系列产品、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障碍体验游戏《六栋301房》等项目。

图片

AI赋能的腾讯天籁inside助听器

银发科技实验室所选择的智慧养老领域,是老龄化社会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力方向。但养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更是需要多方支持。

哪怕是像日本这个进入老龄化社会几十年的国家,智慧化手段其实也是2018年后才多见于养老机构中。而这之前,日本政府通过多项政策和高额补贴,鼓励企业研发养老产品,也鼓励养老机构使用数字化平台。

而中国的相关探索起步并不算晚,2015年智慧养老被列入国家工程,2017、2021年两次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但对于这样一个长周期的行业,市场反应速度需要时间,而且我国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的“9073”养老格局下,意味着产品向经济负担能力不是很强的个人和养老机构渗透较慢。“我们的互联网思维,传统养老院管理者是很难接受的。但这四五年来,行业从业者的需求和适应度越来越高,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王楠总结这几年的观察。

图片

原型机们

这几年下来,实验室更加坚信在智慧养老发展的初级阶段,不是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可以做好的,对此腾讯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产品要集智共创,成果要普惠共享,成为了实验室产品研发的思路。

实验室在产品研发阶段,充分发挥用户、企业、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打造科技创新的价值共创体系。像这次移位机项目,实验室与一渡医疗在技术研发和硬件设计上各展所长,未来还可能考虑通过免费的知识产权共享的机制,让国内更有实力的硬件厂商来进行更快速的规模化。

规模化的目标是让产品的成本更低,真正做到普惠。团队的一个小愿望是未来机器价格能打到1万元以下,让养老机构能够比较轻松负担,甚至可以考虑通过共享租赁的模式渗透进社区养老场景,希望机器能服务更多有需要的老人。

图片

移位机局部

在养老这个链条上,腾讯希望充分发挥平台型科技企业的优势,集纳资源,并给更多企业进场的信心。王楠提到实验室对养老行业的期待,“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这个姿态能够拉动更多的有情怀、有技术、有资金的人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一定要让这个赛道的人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以前做医疗的人能够逐渐地转到做养老、做医养结合,这样子可能未来我们推动的就会更加顺畅。”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 SouthReviews ”,AgeClub经授权发布,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AgeClub立场。

用户头像
发表文章5篇
热门文章
用户头像
南风窗
发表文章5篇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最近文章
更多文章